警惕生活中的洗钱陷阱
学生群体作为电信诈骗、洗钱及相关犯罪受害、受骗的高发群体之一,为提升学生群体反洗钱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付费通开展了“反假反诈反洗钱暨金融知识校园行”主题线上宣传活动,一起学习校园常见洗钱手法与防范方法,远离洗钱风险,不做犯罪工具人。
一、案例分享
案例1:“游戏充值”洗钱陷阱
小陈在一次校外活动中认识了邱某,对方热情地向他介绍了一份关于游戏币充值的课外兼职工作。小陈按照邱某的指示,每次将邱某汇入自己的银行卡的资金完成游戏充值,并将兑换的游戏币出售给其他游戏玩家,收到款项后再将资金转至邱某提供的各个银行账户。经查,邱某实际利用小陈的银行账户以及游戏币充值、买卖、回款一系列动作完成了犯罪赃款的资金清洗。随后小陈的银行卡因与涉嫌洗钱的账户有交易记录被冻结,小陈也因参与洗钱活动被警方调查。
案例2:“外币兑换”洗钱陷阱
留学生李某在微信群以汇率7.0帮同学兑换加元,累计金额380万元。在两个月之后,他的农行卡因接收电信诈骗资金被冻结。法院认定其构成非法经营罪+洗钱罪,获刑8年。他的每一笔优惠汇率都被认定为帮助犯罪计集团转移赃款。
二、洗钱类型
1、提供虚假兼职职位
在招聘网站或社交媒体发布高薪兼职,吸引大学生申请。要求大学生开设新银行账户或提供已有账户,然后利用该账户进行洗钱。
2、有偿使用个人银行账户/电话卡/收款码
以赚钱为诱饵,要求大学生将自己的银行卡提供给陌生人转账,实则是帮助洗钱活动进行非法资金转移。
3、诱导私下换汇或虚假商品代购
以低价汇率或奢侈品代购为诱饵,诱导大学生进行私下换汇或接收非法资金,将非法资金通过大学生的银行账户进行转移。
4、非正规渠道游戏充值
不法分子使用非法资金购买游戏币,再通过非正规的第三方平台低价转卖,实现资金“洗白”。
三、防范提示
1、警惕高薪诱惑
面对高薪兼职信息时保持冷静和警惕,切勿因贪图小利而陷入洗钱陷阱。
2、保护个人隐私
不随意透露个人银行账户、支付账户、身份信息等敏感信息给他人。
3、配合金融机构调查
在金融机构进行客户尽职调查时积极配合如实提供相关信息。
来源:整理自网络
【免责声明】
付费通对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
【版权声明】
本文资料搜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