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支付助力“两老”无忧支付
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毋庸置疑,但与此同时,一些现实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如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一些特殊群体在消费支付方面仍存在诸多不便,支付服务的包容性有待提升。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聚焦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不便问题,加强协同配合,加大必要的资源投入,多措并举打通服务堵点,推动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多种支付方式并行发展、相互补充。
多元化支付体系保障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状况或反应能力等原因,他们往往在操作复杂的支付终端或移动支付APP时面临困难,导致他们无法享受电子支付带来的便利,甚至可能影响到日常生活。
此外,部分老年人的支付习惯难以调整,也放大了支付领域的“数字鸿沟”。目前仍有部分群体偏好使用现金。特别是县域老年人对现金依赖较强。
关于如何解决老年人的支付难题,近几年国家已经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早在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在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费方面,要保留传统金融服务方式,提升网络消费便利化水平。2020年12月,人民银行办公厅也发布了《关于提升老年人支付服务便利化程度的意见》,从完善业务保障措施、提升老年人移动支付便利化程度等方面提出多项举措,帮助老年人跨越支付领域“数字鸿沟”。
除了尊重老年人的习惯保留现金相关服务,如提供现金柜台、个性化零钞、残钞兑换、货币反假宣传以及保留存折、存单服务等。同时线上服务的优化也在同步改进。针对老年人“手机使用困难”“字体太小”“功能复杂”等问题,打造了大字版登录、注册、绑卡流程,字体放大、醒目色彩、功能突出,帮助老年人享受到移动支付的便捷。
多重选择助力外籍来华人员无忧支付
经过数十年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以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为中心,商业银行、清算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广泛覆盖、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体系。但是,由于中外支付习惯不同,部分境外来华人员在日常支付时感到不便。
对此,中国银行会同国家外汇局在充分总结借鉴重大国际活动相关工作经验基础上,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具体来看,按照“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总体思路,明确境外银行卡受理、移动支付、现钞使用、账户服务等改进措施。
刷卡方面,中行的外卡商户能支持VISA、万事达、美运、JCB、大来等境外全卡种支付,境外客户拿着自己的银行卡就能无障碍使用。此外,中行正在加速拓展境外银行卡受理商户,在重点地区、主流场景加速覆盖,并同步做好商户的宣导和服务。现金方面,中行全部ATM支持境外银行卡取现,90%的网点、1300多家合作酒店和机场代兑点都能换外币,支持39种币种。在重点地区还布放了自助兑换机,并伴有多语言展示,让外国民众无障碍体验现金服务。
来源:整理自网络
【免责声明】
付费通对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
【版权声明】
本文资料搜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删除。